运动是心情的"兴奋剂" 难过时更要动起来 Mar 2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运动是心情的"兴奋剂" 能让人欣快、有精神,难过时更要动起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在您的建议下,我开始试着每天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二十分钟,一周下来我的心情好多了",一位来访者向我分享到。对每一个因心理问题影响心情,尤其是抑郁症的来访者,我几乎都会建议他们每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除了进行固定频率的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回到生活中仍需要依靠其他方式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内啡肽又称为安多芬,是一种大脑分泌的类吗啡激素。之所以称作"内啡",是指体内产生的类吗啡物质的意思,它能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让人欣快的作用,相当于天然镇痛剂。从功能上讲,内啡肽除了能够缓解疼痛,还能调整不良情绪,使人身心愉悦,抵抗哀伤;还能改善失眠;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振奋精神,激发创造力和改善工作效率。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愿动,但躺着瞎想会让你的心情更糟,建议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更要动起来。 那多大的运动量合适呢?饭后散步能不能有效果?其实,并非所有运动都可以产生这种效果,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才能刺激内啡肽分泌,比如登山、篮球、羽毛球、跑步等,坚持30分钟以上即可。从这个角度讲,饭后的散步也许更多是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如果想要改善情绪,还需要安排强度更高一些的运动。但运动锻炼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过于密集和高强度的运动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焦虑、更高的神经紧张度。建议每两天一次的运动频率为宜,每次运动不宜超过90分钟。以前缺乏运动或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快步走的方式,从每天15分钟,坚持一周后增加到20分钟、半小时,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直到流汗的程度为宜。 即使没有情绪心理问题,也建议各位养成运动的习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压力,这些压力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潜在的,很难被察觉到。定期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每天积压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所以,为了身心的健康,大家一起动起来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