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健康频道: 感冒后长期咳嗽,须查因治疗

健康频道
健康频道 
感冒后长期咳嗽,须查因治疗
Apr 17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春季正处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的时节,因而气温多变,尤其在广州,一夜之间可以降温入冬,也可以光速入夏,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感冒一周可以自愈,但是不少人的咳嗽却迁延长久,严重影响生活。广东省中医院大呼吸科主任林琳教授指出,感冒后咳嗽原因众多,如果超过8周的咳嗽,则应查明原因针对性治疗,切不能见咳止咳,否则延误治疗时机,可能造成肺部损害。

感冒后的咳嗽超过8周,需提高警惕

【诊室案例】

感冒好得快,但是有的人咳嗽却没完没了。林琳教授表示,咳嗽可轻可重,辨析原因是治疗关键。临床上将咳嗽按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咳嗽(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以上)。

急性咳嗽——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等所致。而亚急性咳嗽最常见于感染后咳嗽。还有咳嗽变异性型哮喘,上气道病变。感冒后超过8周的咳嗽,常由其他疾病所致,就需要提高警惕,并非普通小感冒这么简单了。

小丽(化名)半年前因受凉感冒,吃了感冒药后,喉咙痛、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在三四天基本消失,但是咳嗽至今已半年,还伴有黄脓痰,胸胁疼痛,每天早上起床都会猛烈咳嗽咯痰一阵后才能平静下来。吃了一堆的止咳药都不见好,为什么一个普通感冒后会引来如此麻烦的咳嗽呢?

【病情分析】

小丽到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专科门诊找林琳教授,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林琳教授发现小丽平时容易上火,抵抗力不好也很容易感冒咳嗽,但是因工作忙而且认为感冒是小病,所以没重视,如此病情反反复复。平时小丽去药店买些头孢类消炎药吃,症状也会缓解些,但这次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并且持续时间长达了半年。

林琳教授全面了解小丽情况和肺部听诊后开出CT检查,结果诊断并不是感冒,而是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因而引起咳嗽。病因了解清楚治疗就很明确了,经过10天的中西医规范抗感染治疗,后续中药调理两周,小丽的咳嗽基本治愈。林教授告诉小丽,因其体质属阴虚龙雷之火偏旺伤肺,平时要养阴降火护肺,在日常生活注重养肺,小丽的身体素质也随之渐渐提高。

支气管扩张有三大典型症状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林琳教授提醒,支气管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痰在晨起、傍晚和就寝时最多,痰液多呈黄绿色脓样。有的患者看到自己咳嗽不止甚至咯血就很惊恐,害怕自己得的是肺结核或者恶性疾病,其实咯血咯脓痰是支气管扩张常见症状。

虽然小丽明确诊断后可以松一口气,但也不要觉得支气管扩张是小病。林琳教授指出,当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气肿时,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气急,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及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现。因此确诊支气管扩张后需要非常重视,并且遵从医嘱积极治疗调养。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好

如果罹患支气管扩张,专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检查与诊治,可能还需要肺功能、X线、CT及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林琳教授认为,对于支气管扩张的治疗,首先明确病情程度;其次要进行规范的疗程治疗,包括雾化吸入、局部灌洗、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并且在加快病情好转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除中药汤剂外,针灸等传统疗法效果也较为显著。

Tips:

支气管扩张患者 该如何防护调养

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因久咳久喘消耗人体的能量,所以要注意增加营养,尤其是优质蛋白,多补充维生素C。

1、 多锻炼增强体质,太极拳、八段锦、腹式呼吸等可改善肺功能。

2、穴位按摩。如按摩膻中、大椎、中脘、关元、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3、春夏养阳,应夜卧早起。不可过度劳累,耗伤精气。注意预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雾霾天气减少出行,必须外出时戴好口罩。

4、平日可进补一些羹汤:如雪梨银耳汤、猪肺薏米粥可以养阴润肺;红豆莲子山药羹、川贝杏仁粥可以健脾益气;萝卜汤可化痰理气。

专家简介 林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呼吸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岭南中医呼吸病医疗联盟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中国呼吸医师提名奖"、"南粤巾帼十杰"等荣誉称号。(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谢丹 宋莉萍)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