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构成了辽宁省到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其中提出的辽宁将试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引人关注。不过,在辽宁高考的新模式里,依然未能体现出提升体育地位的政策变化。这让早在去年3月全国最早建议新高考采取"3+1+2"模式的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感到既欣慰又有些无奈。近10年来,由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经到了危险境地,各界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作为中国教育指挥棒的"高考"始终与体育绝缘,学校体育的地位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提升。
今年2月,教育部宣布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辽宁于近日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成为8个省市中最先出台新政的省份。
高考"3+1+2"新模式,其中"3"是指语数外三门主课,"1"是指文科的历史或理科的物理,"2"是指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但是,作为最早公开提出高考"3+1+2"新模式的王宗平,其本意是希望"体育、艺术"等科目可以进入选考的"2"的范围。王宗平表示,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体育唯有进入高考才能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真正重视,把体育作为"选考"科目,把对体育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既有助于那些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在高考中体现自己的优势,也可以向学校、学生、家长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应该重视体育,认可"体育"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孩子的体育未必在几门选考科目里一定就是最差的。
王宗平在去年3月提出高考"3+1+2"新模式,是因为高考改革导致的物理弱化引发了物理学界的担忧——自2014年教育部在浙江、上海实施高考改"3+3"模式后,比较难学的物理遭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摈弃,这一现象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终于引起部分两会代表的忧虑,他们呼吁理工科学生在高考时一定要考物理。王宗平在去年两会之后就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的自媒体平台提出了高考的"3+1+2"模式,即对"3+3"模式进行升级,把选考的"3"变为"1+2",文科生的"1"为历史,理科生的"1"为物理,同时,仍保留学生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两门选考科目的权利。但在选考科目里,王宗平认为,范围可以扩大到体育、艺术等科目,尤其是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如果不纳入到高考范围内,提升体育地位都难有实质改变。
最近在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近日陆续公布招生简章。与往年相比,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了体育科目测试,但记者调查发现,各校体育测试的内容大有不同,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较轻松的项目频频入选,难度较大的800米/1000米跑则只有寥寥数所学校敢于问津。不仅如此,各校对体测结果的使用也不一,除清华大学、厦门大学采取给体测优秀者额外再降分的做法外,也有少部分高校明确表示对体测未达标的学生'一票否决',但多数学校仅含糊表示将体测结果作为录取参考。"
"莫把体育测试当体检。"王宗平表示,所谓体育科目测试,至少应当是指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内容或者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等测试更接近于体检项目,严格讲不能算体育测试。
绝大多数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体测上的"避重就轻",无疑是体育仍未得到真正重视的真实写照。王宗平表示,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测试体育,就是希望这些985、211高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家长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然而,无论是从测试科目还是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来看,高校体测"动真格的少,走过场的多",这无疑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近3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近10年来,尽管各界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呼吁声越发强烈,国家出台了重要文件,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也只是做到了遏制,并且还有部分学生体质的指标仍在下滑之中。
体育不进高考,终究改变不了体育不受重视的地位。2014年,当教育部在浙江、上海两省市最早开始高考改革时,王宗平就建议把体育纳入高考选考范围。由于浙江省在高考改革时破天荒地把"技术"课作为选考科目,这一度让王宗平看到了希望——体育同样可以在高考科目里从无到有。
之前,一直坚决反对把体育纳入考试范围的著名学校体育专家毛振明教授,就曾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已经改变了观点,他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大半辈子,试过用各种方法去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里的地位,但最终还是发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可能唯有考试才是让体育受到重视的唯一途径。
怎么把体育纳入高考?其实,体育已在国内绝大多数省市进入中考,分值还在不断增加,体育进中考的方式就可以为体育进高考借鉴。尽管体育考试的弊端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体育中考的影响,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是在高一阶段最佳,又以高考冲刺最终阶段的高三时期最差。
教育部今年2月确定了8省市高考综合改革,随着辽宁省的高考"3+1+2"新模式出台,指出了高考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让王宗平意想不到的是,辽宁省的方案与他一年前提出的设想总体相似,但是,让他遗憾的是,他关于体育进选考科目的想法有可能再次落空。
近10年来,面对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校园里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越来越多的现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级部门也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始终没有改变"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这两个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
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就明确提出: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也再次明确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体育进高考绝非上策,却可能是最后一个策略。如今,8省市的高考改革大幕刚刚开启,各省市之间的高考改革方案既可相互借鉴但也保持着各自独立。辽宁省之后,其余7省市也会陆续公布各自的方案,不知体育能否抓住这一次改变地位的机会?(慈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