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上海频道: 专家解读宇宙中最神秘天体——原来你是这样的黑洞

上海频道
上海频道 
专家解读宇宙中最神秘天体——原来你是这样的黑洞
Apr 15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4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方团队成员在讨论黑洞照片的成像原理。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对话嘉宾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

  朱 进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天文馆馆长

  黑洞真的存在吗,它究竟长什么样?这个困扰了人类上百年的问题,在4月10日有了答案——经过10多年准备,世界各地8个观测点组成的如同地球直径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得到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正面照"。

  为什么黑洞如此神秘,这样难被发现?这张照片的公布又意味着什么?4月12日,记者特邀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黑洞的存在有图有真相

  记者:黑洞被公认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其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争议不断。黑洞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黑色的吗?

  苟利军: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密度非常大的特殊天体,它表面的引力大到任何东西都出不来。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诞生。1916年,史瓦西给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严格解释,他发现所有的星体都存在一个史瓦西半径,如果星体的实际半径比它的史瓦西半径要小,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比如,太阳的史瓦西半径是3千米。

  朱进:黑洞的质量极大、引力极强,连光也无法逃逸出去,它无疑是黑色的,而且直接观测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记者:连光都被吞噬,人类又是如何研究黑洞的?

  苟利军:黑洞自身不发光,体积很小,而且与地球的距离非常遥远。我研究黑洞快20年了,但包括我在内的科学家此前都没有真的看到过黑洞。这种天体以极端的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恒星、气体的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科学家可测量这种作用和影响,如吸积盘、喷流现象等,间接观测黑洞。

  朱进:在此之前,无论是理论预测,还是观测结果,都间接表明黑洞是存在的,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黑洞的行为、对周围物质的影响、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比任何科幻小说都更离奇古怪和令人费解。现在公布的照片,相当于第一次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

  黑洞内部奥秘无限

  记者:黑洞的神秘体现在哪,这次可以看到黑洞内部的情况吗?

  苟利军:这次我们还只能看到黑洞的"外貌",依然看不到黑洞的内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概念"视界面"。黑洞的全部质量可以认为几乎都集中在其最中心的奇点,奇点周围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这个光线都不能逃脱的临界半径就被称为"视界面",即视线所能达到的边界。我们这次能看到的,就是这个"视界面"。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能都有一个黑洞。黑洞还有一些非常神奇的效应,比如黑洞周围的时间会变得很慢,这是广义相对论当中的自然推论。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等效的,所以在空间被扭曲的同时,时间也被拉长,时间被拉长以后就相当于变慢了。

  此外,奇点的奇异性令人匪夷所思。理论上,三维时空会被压缩成一维,不管进去的是什么,在奇点处都只能成为体积为零、长度无限长的一根物质流,因此奇点使我们无从下手。惯常使用的广义相对论在奇点失去了光彩,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很不够。

  记者:黑洞的内部到底是什么,一个人要是真的掉进黑洞里会是什么感受?

  苟利军:假如说是一个大质量黑洞的话,你真的接近黑洞的时候,离它近的点受到的引力要远远大于离它远的点,这个引力差叫潮汐力,它会把你往两边拉。当这个潮汐力特别大的时候,会把物体直接拉碎。所以我们实际的物体不可能真的进到黑洞里面,刚到那就完全解体了,人也不会有什么感受。

  经典的理论认为,掉到黑洞里的物质都会朝着中心的奇点运动,最后聚集在那里。随着聚集的物质越来越多,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黑洞的半径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朱进:我们在科幻小说里经常会看到类似假设。有人说进入黑洞以后可能会跑到另一个时空里,比如平行宇宙;也有人说黑洞的出口是"白洞",物质不是只进不出,可能还有一个出口,它对应的那个点是往外出的;还有人认为黑洞可以充当星际空间旅行通道,能快速到达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当然,这些纯粹是理论推想,从实际观测来看没有任何证据。

  记者:都说黑洞能吞噬一切,它会威胁到地球安全吗?

  朱进:人们一提起黑洞会觉得是很可怕的事物,会把所有东西都吞噬掉。实际上从天文角度看,黑洞本身作为密度高质量大的天体,对离得很远的其他天体只有引力影响。

  所谓的吞噬一切其实只是引力效果,由于质量很大所以引力很强。但是也不一定就会"掉"进去,周围的物体仍然会绕着黑洞转动。

  北京天文馆有一个趣味展示装置叫"逃离黑洞",参观者可以尝试亲手抛出"小钢珠",避免其落入展示台中央的"黑洞",以此感受黑洞周围强大的引力场分布。如果你能控制住"小钢珠"的速度和方向,就未必掉下去。

  苟利军:地球没有被黑洞"吞噬"的危险。我们一般认为,质量大约为几十甚至几百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死亡后才会塌缩成黑洞。太阳不会变成黑洞,只会成为白矮星。即便将太阳替换为同等质量大小的黑洞,地球也不会有危险。因为只有和黑洞足够近,才可能被吞噬、撕裂,而地球处于安全距离。何况距离我们最近的黑洞有三千四百多光年。

  科研需要青年一代投身接力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黑洞,这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

  苟利军: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动力之一就是好奇。黑洞就像是神奇的黑匣子,你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吗?而且借助黑洞,能让我们了解更多自然的奥秘。比如我们之前就是借由两个黑洞合并,才首次证实引力波的存在。在星辰大海的探索旅程中,人类还仅仅像个刚出生的婴儿,刚刚睁开双眼看见生活的宇宙。黑洞就如同一个宇宙给人类的一件奇妙的信物,不断勾起科学家的好奇心,引领我们在征途中继续前进。

  朱进: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到霍金辐射,再到黑洞碰撞产生引力波,物理学家们用创造性的思想和实验方法,将黑洞的奥秘娓娓道来。科学的研究从理论提出到最后证实,需要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辛勤付出。如果我们真的洞悉了黑洞的奥秘,很可能会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记者:有观点认为,这次照片的公布只是我们认识黑洞的小小一步。怎样看待照片的意义?

  朱进:这次能够直接给出黑洞的照片,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并将之前理论研究的成果确定下来,是天文领域非常重要的发现。同时对公众科普来说也是重要的机遇,科普与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苟利军:根据之前的研究,我们知道黑洞周边一些很壮观的现象,比如喷流等,还知道了黑洞的质量、转动等性质。但是,研究方法可能有误差,不同模型得到的结果往往相差几倍。有了真实图片,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

  当黑洞以一种真实且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显然能更好地激励青年一代投身到探索宇宙未知奥秘的事业中。我小时候很少有接触到科学的机会,现在的社会已经慢慢培养起一种科学文化的氛围。

  记者:普通天文爱好者通过什么渠道能了解更多的黑洞知识,请推荐一下。

  朱进:北京天文馆今年推出的数字天象节目,其中有一个馆就叫"走进黑洞",介绍偏专业,也更深入。从下个月开始,欢迎大家来看节目。

  苟利军:此前我翻译的一本书《黑洞之书》,侧重介绍黑洞研究的历史,对于初学者能尽快地了解黑洞领域研究的整体脉络,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来说,也能从黑洞理论方面得到宏观的收获。(本报记者 姜永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