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22日电 4月20日,在第五届中国血压监测学术会议期间,《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正式发布。据了解,本指南不仅面向高血压患者或社会大众,也面向高血压管理专业人员,能够帮助高血压管理者充分利用家庭血压监测,并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或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的家庭血压监测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介绍了《中国血压监测指南》的具体内容,从前言、意义、监测方法、血压计的选择(验证)与校准、家庭血压监测的频次、时间、天数及家庭血压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并在最后明确提出建议。
王教授说,在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中,除了测量诊室血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建议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选择按照标准方案进行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并根据上臂周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家庭血压监测每日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初诊,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至少1天;高血压管理者应,积极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包括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指导患者规范地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记录。
据了解,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取得了很大进步。电子血压计已经普遍进入家庭,许多高血压患者都比较规范地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技术进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互联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但血压测量数据的记录、存储、分析、解读等仍处于较低的纸质水平;另一方面,许多尚不成熟的技术却十分吸引公众的注意,比如,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但各种类型的无袖带,甚至是非接触式"血压计"却已随处可见。
因此,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量"的进步,但还需要提升"质量",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家庭血压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认为,《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的推出,对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降压治疗的达标率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可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过度降压治疗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及时控制"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同时呼吁医生要树立榜样,家庭血压监测从自我做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