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名字耽误的天团又来了,上海乐迷越来越识货
你知道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吗?2014年3月,有"欧洲文化遗产"美誉的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将当年的亚洲巡演中国唯一一站安排在上海。举办演出的东方艺术中心曾让志愿者进行街头调查,结果,100位市民无一知晓。5年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再访东艺,情势已经逆转:距离6月4日演出尚有两个月,该场演出门票已经售出超6成,余票不足700张。
被名字耽误的顶级乐团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市立交响乐团和第一支不依附于宫廷贵族的市民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历史可追溯至1743年,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一流作曲家作品曾由该团首演,德奥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担任过乐团第五任音乐总监。法国《音乐世界》和英国《留声机》等权威杂志曾做过一次对全球顶尖乐团的评选,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位列其中,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色极具辨识度,这也为全世界乐迷所称道。
对接触交响乐晚于西方的中国乐迷来说,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可能是实力水准与知名度反差最大的乐团。2009年,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初来上海,尽管音乐会现场得到业界一致好评,但票房不尽如人意。当时,中国观众对于世界知名乐团缺乏认知与了解直接成为最根本的掣肘。
有人说,这支乐团被低估的名声,或许与其"布商大厦"的名字不无关系,在古典音乐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布商大厦"的确可能让不够了解交响乐的普通观众,产生一种乐团隶属于某欧洲企业的误会。其实,"布商大厦"的名字与其历史相关。在乐团诞生的年代,一种名为"大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在莱比锡市民阶层中颇为盛行。起初,"大音乐会"活跃于一些私人沙龙内,一年后,举办地点被移至酒吧并固定下来。由于演奏时发出的较大音响,加上部分观众情绪激动的过分举止,经市长及议会研究决定,将"大音乐会"举办地迁至布商大厦内。莱比锡的商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布商大厦音乐会大厅及世界上第一支真正属于市民的交响乐团就此应运而生。
2014年,乐团再度访沪时,"实力水准与知名度不对等"的状态,依然没有太大改变。"街头访百人无一知晓"的调查结果经由英国著名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博客传到乐团,令故事有了峰回路转的结局。为扩大中国乐迷的知晓度,乐团授权向中国内地10家剧院转播实况,成就国内剧院首次联播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门票也最终售罄。两年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又在上海大剧院演绎长达3小时的《马太受难曲》,门票已现一票难求之局面。《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所有创作中篇幅最大的巨型作品,但在巴赫生前,这部恢弘巨制并未得到几次上演的机会,甚至在巴赫逝世后,人们也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才让这部沉默了80余年的杰作得以"复活",当时演奏的乐团正是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从这一点上,也足以证明乐团在古典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见证交响乐落地生根
除了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布商管弦乐团的总监年表中,可以看到一长串响当当的大师名字:从1781年的首任总监约翰·亚当·席勒,到后来的尼基什、富特文格勒、库特·马祖尔,及至最近的里卡多·夏伊,无一不是在古典乐坛呼风唤雨的"超级大腕"。去年2月,新一代指挥界翘楚、拉脱维亚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接过了里卡多·夏伊的指挥棒,正式成为乐团第21任音乐总监。
1978年出生的尼尔森斯师从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2014年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百年来最年轻的音乐总监,目前身兼波士顿和莱比锡布商两团音乐总监之职。2017年,尼尔森斯曾率维也纳爱乐乐团献演东艺,完成中国首秀,给上海乐迷留下深刻印象。今年首次以艺术总监身份带领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来沪,尼尔森斯为乐团选择的曲目是肖斯塔科维奇《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前者考验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情感及与乐队的相交辉映,与乐团合作的是新生代小提琴独奏家贝芭·丝凯德;后者重点在于乐队各乐器组之间的音色对比,追求整体效果的呈现。
从声名被严重低估到进入乐迷日常视野,在业内人士看来,10年间,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在上海遭遇的冷热对比,见证了这座城市古典音乐氛围和欣赏水准的日渐成熟的过程。一座城市音乐品格的逐步形成,离不开国际顶级乐团和音乐家的巨制熏陶,更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密不可分。正如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所说:"近些年,上海古典音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与本土乐团的逐步成长,以及联动剧场、大众平台深耕数十年的音乐普及有密切的关系。"在莱比锡布商管弦乐团的访沪10年间,各剧院所作的乐曲导赏、现场直播等努力,一方面加深了市民对乐团的知晓度,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交响乐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一次次播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