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健康频道: 呵护身体“马达”有绝招

健康频道
健康频道 
呵护身体"马达"有绝招
Apr 24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双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50%的骨骼和肌肉都在两条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由腿来完成;人体最大、最结实的关节和骨头也在其中。

  如果把身体比做一台机器,"腿"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人老后,不怕头发变白、皮肤松弛,怕的就是腿脚不灵便。

  腿有劲,才能寿命长。在美国《预防》杂志总结的长寿迹象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长寿老人几乎都步履稳健、行走如风。因此,养好双腿,活过百岁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双腿是身体的交通枢纽。两条腿有人体50%的神经、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是连接身体的大循环组织。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特别是心脏和消化系统。可以说,腿部肌肉强劲的人必然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

  美国科学家认为,从走路便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一个70岁至79岁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约400米,就说明其健康情况至少能让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医师解释说:从出生到离世,腿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从20岁开始,如果不积极运动,每10年可能丧失5%的肌肉组织。同时,骨骼中有"钢筋"之称的钙也会逐渐流失,人的骨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会出问题,比如容易摔倒骨折。老人骨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继而引起褥疮、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甚至诱发脑血栓。有15%的病人甚至会在骨折一年内死亡。

  人老腿先知。腿部衰老有以下报警信号:

  腿脚没有原先灵便了。这是衰老的最早特征。40岁后,很多人感到腿脚不灵活,稍微多走点路,腿上就像灌满了铅,发酸发胀,上楼梯也越来越费劲。这就是身体开始衰老的第一信号。

  稍微做点事就腰酸腿疼。人一旦步入中年,尤其是中年女性,只要站的时间一长,就会觉得腰酸腿痛。咳嗽时,腿还会出现放射性疼痛。如果小腿肚出现压痛,就更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肠胃已经开始"罢工"了。

  走路变慢。不知不觉中,步速越来越慢。偶尔走快点,会觉得腿脚不听使唤,过后会连续酸痛好多天,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

  双腿一侧发凉。即使在夏天,也总感到小腿肚凉飕飕的,有时还觉得从臀部开始,到脚后跟,中间一条线都凉凉的。这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也可能和腰椎间盘病变有关。

  抽筋次数增多。如果不是在运动后或因为受凉而抽筋,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有些人还会出现足跟疼痛,也必须引起注意。

  腿部肿胀。血液循环不好,会导致腿胀。同时这也是心脑血管病或肾脏疾病患者常有的症状。

  腿部静脉曲张。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20岁后就有可能发生。一旦腿上的血管突然非常清晰,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说明腿部血管出现了劳损。

  髋膝关节疼痛。几乎所有关节都会随着年纪增大而变得脆弱,特别是髋、膝这两处关节。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下楼梯、下蹲或跳跃时膝盖出现不适,甚至腿部有摩擦磨损、卡住动不了的感觉,说明关节已经急需保护了!

  保持腿不老,也有"绝招"。

  干洗腿。用双手紧握一侧大腿,稍用力由上至下按摩,一直到足踝,可以辅以旋转、敲打等动作。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揉腿肚。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六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甩小腿。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揉双膝。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

  扳脚趾。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脚趾20~30次。此法能强腰腿、增脚力。

  搓脚心。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各100次。此法具有降虚火、舒肝明目之功效,还可防治高血压、晕眩、耳鸣、失眠等症。

  暖双足。暖足就是要经常保持双足温暖,每晚用热水泡脚,能使全身血脉流通。

  (作者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