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想要保障居民买菜的便利、舒心,各种菜品供应渠道要跟得上。主营批发配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售卖果蔬肉蛋粮油等菜品的大型商超、打通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社区便利店,都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大城市北京,看看这里的"菜篮子"怎么保障充足供应的。
百姓一日三餐,"菜篮子"至关重要。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北京的"菜篮子"供应充足、品类丰富,人们可以通过批发市场、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等各种渠道选购自己青睐的农副产品。那么,这几种渠道的菜品供应如何?对消费者而言分别有何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怎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批发市场
露天批发转向订单交易
蔬菜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承担了我国蔬菜流通量的70%,在保障"菜篮子"中作用举足轻重。
早上9点,记者走进西四环附近的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没有想象中拥挤,反倒秩序井然。岳各庄批发市场负责人陆建华笑着说:"你来得不是时候,想看市场的繁忙景象,得夜里来。"
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始建于1986年,是北京第一批为首都服务的"菜篮子"之一,云集了全国各地物流配送商2200余家,从蔬菜水果到水产海鲜,再到肉蛋粮油、调料餐具、厨房用品……是京城西南地区经营规模较大、经营品种全面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凌晨2点到早上8点是发货高峰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从这里流向京城的千家万户。
早上8点之后,开始进入零售时段,每日客流量在1万人左右。来这里买菜的大部分是熟客,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在此固定消费超过5年,大多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大白菜最低8毛一斤,白萝卜最低一块二。"住在附近阅园小区的赵淑兰满意地说,"论新鲜,这里的菜没得说;论价格,附近就数它便宜。"
尽管对赵大妈这样的消费者而言,岳各庄市场是一个没事就想逛逛的好去处;但对岳各庄市场来说,零售客户却不是关注的重点。2018年岳各庄市场交易额达到140亿元,交易量8.36亿公斤,其中,零售客户占比不超过10%。陆建华介绍,目前岳各庄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业态是订单交易、配送服务,主要服务于北京各大宾馆、饭店、机关、部队等,配送量占北京市的42%,丰台区的98%。
近年来,从露天批发到推行订单交易,岳各庄批发市场的业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岳各庄做蔬菜生意的商户罗弘德是这一转变的见证者,"刚到市场时,全都是露天交易。"罗弘德回忆,到2005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冷库。2012年,瞄准净菜这片新蓝海,岳各庄以"安全、健康、生态"为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净菜加工配送。
未来,岳各庄批发市场将"瘦身"转型,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的交易大楼,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占地面积大幅减少。"交易方式也要进一步发生变化。"陆建华介绍,批发市场内将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且会以批发市场为根据地建设电商平台,这样大批蔬果就能在产地完成相应工作,实现北京农副产品垃圾的减量。
大型商超
生鲜零售转型日配加工
每天下午6点,刚下班的杨英雪都会从地铁七里庄站直奔首航超市,拿上一小盒蔬菜、称上一小袋水果。"我一个人住,租的房子里也没有冰箱,切好洗好的小份蔬菜,既方便做又不用担心吃不完,对我来说刚刚好。"
这家承包了杨英雪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乡万丰餐饮街最南端。超市是环绕式布局,蔬果、肉食、海鲜、日配、主食依次铺排。五颜六色的果蔬,摆放得整齐有序;分拣干净的蔬菜、分类切割的鱼肉,全都独立封装。
这里还分布着众多"明星"产品:湖北恩施的土家猪、山东寿光的蔬菜、赣南的脐橙……特色商品都有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商品产地、供货单位、售卖超市便一目了然。
"所有的蔬菜都是产地直采,质量和新鲜度上绝对有保证,而且可以切割小份出售,很受年轻人和小家庭青睐。精品化的果蔬蛋肉,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满足了市场的中高端需求。"首航超市七里庄店店长孙辉介绍道。
与人们观念中"早起买菜"的印象不同,这家日均客流4000余人次的超市,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午和傍晚。
延长了果蔬生鲜的销售时间,商品品质如何保证?从2005年起,首航便开始了产地直采模式,采购员在各类特色生鲜蔬果产地,通过农超对接、厂超对接、基地加工企业对接等方式,从源头保证了商品品质。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确保了整个配送过程安全合理。门店内设立水果冷藏库、肉类冷藏库、冷冻库等分类库房,而卖场里的恒温展示柜,则在最后一个环节保证了货品的新鲜。
此外,店里还有约400平方米的加工日配区。孙辉说:"厨房将生鲜蔬菜在保鲜期内进行细加工,做成熟食产品,既能帮助一些上班族减轻家庭用餐压力,同时也和生鲜区形成互补,从根本上保证了台面上生鲜蔬果的新鲜度。"门店副店长刘孩补充道:"因为就地取材,所以熟食价格也合理。每天中午来堂食区就餐的人都很多。"
生鲜产品一直是首航超市的老本行,为了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首航在生鲜领域深耕细研,形成了生鲜零售、半成品配菜、成品主食菜肴的销售链条。"从生鲜零售到加工日配,我们就是要直对市民的一日三餐,成为百姓家的第二冰箱。"孙辉介绍道。
社区便利店
打通线上线下保障运营
中关村双榆树三街曾以"脏乱差"闻名,这条400多米长的街道一度聚集了200余家小商户,私搭乱建、占道经营问题严重。如今,经过综合整治,街道干净整洁,还布设了便民菜店、养老照料中心等,群众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走进双榆树三街附近的车客家园便民菜店,店面一角摆放着西红柿、黄瓜、洋葱等20多种包装好的时令蔬菜。奇怪的是,这些菜都没有标价,有的还是混合打包的。店铺负责人李晶说:"这些都是客人在网上下单的,他们下班后会来自取。"这就是车客家园探索出的一条"互联网+实体店"的零售新模式。
李晶解释说,对社区便民菜店来说,单纯的线上或线下销售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经过几年的探索,车客家园形成了新的运营模式:门店接入线上商城,丰富了商品种类,增加了用户的选择。用户通过商城浏览并下单,当日或次日进店自提,为门店带来了固定的人流量;门店内定期有厂商驻店或者体验品展示,提高用户的黏性。
有意思的是,线上的价格比线下还更便宜一点,比如,绿色标准的韭菜,线下要8元每斤,而线上只需要6元,因为线上销售没有损耗,但是需要提前预订,而线下可以马上拿到,但有损耗风险,所以价格会更高一些。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群或APP直接和厂商沟通,也可以参加农场的互动活动,了解种植的过程,所以居民吃得更加放心。"我们正在探索构建这种开放、透明的生产、消费、服务关系,这种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欢迎。"李晶说,目前线上销售能占到一半以上。
一个大型商超可以覆盖半径两三公里的区域,而一个便利店可能只能覆盖150米的区域。在李晶看来,社区便利店的优势就在于覆盖密集,居民会更加方便,一个社区周边可能有好几个便利店。
但社区便利店目前的生存仍不乐观,这家车客家园基本保本运营,而这还是得益于政府支持。"按照目前这个区域的6元/平方米的市场价,一个月的房租应在2.5万元左右,由于这处房源属于中关村街道,该街道通过租金优惠的方式支持蔬菜零售网点日常运营,使得这家店每月大约少支出1万元,这也是便利店能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晶说。
为优化蔬菜零售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去年3月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20年底前在所有"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各区也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比如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售菜面积在20—40平方米的社区菜店网点,每年给予4万—6万元的日常运营补贴;售菜面积在40(含)平方米以上的网点,每年给予8万—10万元的补贴。同时,对于连锁超市开设售菜区域,也根据面积大小给予相应补贴。
北京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北京累计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29个,超额完成了1400个网点的目标任务;2019年还将完成1000个以上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便利性、多样性生活需要。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3日 13 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