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健康频道: “淋巴瘤君”难缠但没那么可怕

健康频道
健康频道 
"淋巴瘤君"难缠但没那么可怕
Apr 1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变化,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之一——淋巴瘤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国内公众健康的一大挑战。近日,上海市抗癌协会推出了新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癌种由去年的7种扩展至14种,淋巴瘤就在增加之列。

淋巴瘤为何"难缠"?哪些是易感人群?其患病征兆有哪些?目前的防治现状如何?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朱军。

淋巴瘤高危人群要及时排查

常常有患者提出疑问,淋巴瘤是否会扩散至全身?"淋巴系统是全身免疫性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瘤一旦发现就是全身性疾病,这一点与肺癌、肝癌等实体瘤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朱军表示。正如上海市抗癌协会官方公众号上"淋巴瘤君"的自白书——"无处不在就是我"。

记者了解到,淋巴瘤虽总体上可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但其亚型分型、分类极为复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淋巴瘤的最新分类,目前已出现不下70种病理类型。"朱军指出,学界对于淋巴瘤的认识还在不断完善。

总体来讲,肿瘤的发病外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病毒感染等,内因则为人体本身细胞、基因的突变。二者综合来看,便有一部分人增加了罹患淋巴瘤的几率。

哪类人群为高危人群?"有家族易感倾向的人群当属其一。"朱军进一步介绍,所谓"家族易感倾向"并非指遗传性,而是指家族基因在外界条件的诱导下易出现变异,因此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基于某些感染因素致病的患者也可能易患淋巴瘤。"朱军举例,如B细胞异常所致的淋巴瘤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因此乙肝患者合并出现淋巴瘤的几率会比未感染乙肝人群高很多;再如,亚洲常见的BNK/T细胞淋巴瘤已明确与EB病毒感染有关,该病毒携带者自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淋巴瘤高危人群之一;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的罪魁祸首之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一种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有直接关系,因此患有上述胃病的人们就要注意排查淋巴瘤的可能性了。

与其他肿瘤相比更易治愈

任何一种病症都会有征兆,淋巴瘤也不例外。朱军告诉记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消瘦、淋巴结增多、增大,甚至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明包块的时候,就要引起警惕,尽快到专业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正是由于很多人认识到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一旦"中招",便在身体中"无处不在",所以认为淋巴瘤比其他癌症都可怕,一旦患上便自觉未来暗无天日,因此在感官认识上排斥淋巴瘤,即便出现上述症状也讳疾忌医,存有侥幸心理。

"事实上,总体来看淋巴瘤是目前众多癌症中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朱军指出,全国范围肿瘤医院接收的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为40%左右,专科医院接收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62%,而肺癌仅为15%,肝癌更低,约为12%。

"究其原因,是我们赶上了新药研发、快速推进上市的好时代。"在朱军看来,淋巴瘤患者相对于某些难治肿瘤来说"运气好一点",放、化疗对淋巴瘤的疗效相对较好,为患者生存率的改善提供了基础。

"近20年来,不少新药尤其是针对免疫或靶向药物出现,与基础化疗相结合形成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淋巴瘤的治愈率,目前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靶向、免疫治疗与化疗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时代。"朱军介绍,"近年来针对淋巴瘤的免疫及靶向新药蓬勃发展,国内药企在药物创新方面也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阶段,包括百济神州开发的BTK抑制剂等新药在内,可能进一步改善不同类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希望患者能够客观地认识淋巴瘤,不迷信、不害怕,并充分信任专业医师的能力,医学界也正在进行多学科协作、专病化发展的研究、诊疗模式,共同对抗'淋巴瘤君'。"朱军说。(实习记者 于紫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