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健康频道: 药品信息化监管刻不容缓

健康频道
健康频道 
药品信息化监管刻不容缓
Apr 23rd 2019, 00:00, by 人民网

日前,一桩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跨省制售假药案件破获,其案件线索源自安徽省滁州市一位老人的举报。根据媒体报道,这位老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由于吞咽功能较弱,口含药片的时间较长,因此"品"出了假药与以往真药味道不同。结合服药后的病情加重,才有了后来的举报、调查、破案。而这些后来被证实为毫无有效成分的假药,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处民宅中制造,到流入多地药店销售,没有触发监管链条上的一处"警报"。这不免让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效力产生质疑。

更令人惊讶的是,假药"仿真度"很高,药品批号和电子监管码真实存在,不同于以往犯罪分子直接伪造药品相关信息。由此,一直伴随争议的电子监管码再度被媒体关注。

早在2005年,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始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因药品最小包装监管码的随机性和唯一性,加之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所有入库、出库行为均要扫码记录并上传至监管平台,药品电子监管保证了药品流向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监管部门和普通消费者,都能通过平台数据迅速查询药品流向,协助识别真伪。

经过10年建设,电子监管一度覆盖了所有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于2015年提出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然而,由于实际运维的企业背景等原因,电子监管码遭到多家大型药品销售企业的抵制,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一年后宣布暂停药品电子监管有关工作。

阿司匹林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是药品电子监管系统最早覆盖的一批药品。本案中,假如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仍在正常运行,即使这些假药披着真药的监管码、生产批号等身份信息,只要药店通过扫码验证,就能根据药品电子监管系统里记录的真药流通信息,验出假药。在药品监管中,信息化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国在推动药品信息化监管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但这不应成为羁绊前进脚步的理由。2018年11月,国家药监局重启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药品追溯系统,但并未对此作出时间要求。将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具体落实到企业和第三方层面,确实能减少一定行政成本,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因追溯数据的闭塞而出现监管漏洞。如何通过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统一追溯编码要求等,真正实现药品信息化追溯数据的全覆盖、全互联,仍需监管部门深入研究、加快推进。

通过信息化监管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全程"透明化",必然会遭遇一定阻力。但现实提醒我们,咬紧牙关强力推行信息化监管已经刻不容缓。(刘志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