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 姜泓冰)有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眼底照相机对你"看"上2分钟,就能实时预测出糖尿病、高血压等30余种慢性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礼来公司近日合作启动"AI-Force优智项目",以眼底检查为"窗口", 让慢病患者管理更精准高效。首批眼底筛查活动即将在上海嘉定、浦东新区等地展开。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深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场景,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4月13日举办的国家中医内分泌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仪式上,具有113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礼来中国宣布合作启动"AI-Force优智项目",将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进行全程管理,做到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并在"医联体"专科联盟内积极探索适合中医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层医院规范治疗,造福民众健康。
据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曙光医院院长周华说,当下慢病预防缺口大、基层医生水平差异大、疾病风险管不好、疾病随访没精力等,都是慢病管理要面临的层层障碍。而人工智能恰好能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把诊断指南、医学知识、医生经验结合起来,让慢病筛查、预防与管理变得便捷高效。
"AI-Force优智项目"从眼底检查入手。专家介绍说,通过观察视网膜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状态,可以直接评估一个人全身血液循环的健康状况。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甚至是阿尔兹海默病等,眼底检查都能成为病情监测的"窗口"。
当AI眼底影像识别技术介入眼底检查,将开启更高水平上的慢病患者长期和有效管理,应用数据精准记录和比较患者的整个病变过程。比如高血压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动态发展,通过眼底血管的变化推断和评估该患者的脑、心、肾血管系统的病变程度。
"目前主动、定期做眼底检查的患者少之又少。"曙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灏教授说,定期眼底检查,是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手段,而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该病变尚无有效手段逆转,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早期预防的花费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且疗效更佳。同时,定期眼底检查也可提供一种无创的观察手段,让医生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程度,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利用眼底诊断图像及数据管理软件,通过统一的AI眼底筛查平台,曙光医院还可以将其高水准诊疗能力辐射到以该院为中心的"专病专科联盟"及相关"医联体"的社区与基层医院。
据悉,在Airdoc AI算法下,只需大约2分钟,眼底照相机可以实时预测30余种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神经疾病等全身性慢性疾病并发症和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常见眼科疾病。人类专家看一张眼底照片平均需要5分钟,人工智能分析仅需2秒钟,此项AI技术堪比一位连续读片760年的主任医师,诊断准确率在97%以上。以糖尿病为例,根据治疗指南,医生和患者可通过3个月拍一次眼底来跟踪了解糖尿病管理情况。
据悉,曙光医院将率先在其东院、嘉定区中医医院、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眼底筛查项目,预计覆盖5000多名居民,帮助他们进行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筛查与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