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督办工作会议,市城管委汇报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市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布局规划已制定完成,下一步将构建规范的再生资源体系。今年,市城管委将在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推动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在垃圾分类处理难点餐厨垃圾处理方面,北京现有堆肥工艺已达到5550吨/日,能够满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对于困扰社区垃圾分类的大件垃圾处理难题,东城、朝阳等区引入可移动或固定式的破碎处理线实现快速就地处理。
支持中央国家机关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昨日介绍,今年,北京市城管委将继续支持和服务中央国家机关及二级单位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建立与中央国家机关联合督导检查机制,巩固提升强制分类效果。在2017年134家中央单位基础上,2018年城管委在650家二级单位开展强制分类。
除了中央单位,北京还将推进118家市级党政机关、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涉外区域开展强制分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也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
同时,市城管委还将在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推动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垃圾处理费市级平台结算
截至2018年底,北京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为28591吨/日,资源化率达到58%以上。今年,北京还将系统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推进设施建设调试运行。
北京对生活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的"数据统计、物流调控、资金结算和督查考核"统筹功能进行了优化,今后各区的垃圾处理费都要通过市级平台结算。同时,扩大收费价差,对厨余垃圾给予300元/吨补助,进入市级设施的混合垃圾提价到400元/吨,促进各区将垃圾治理投入由末端向前端转移。
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30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进入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增速控制在4%左右;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市民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 焦点
规范收集解决混运混装
李如刚解释,所谓混装混运问题,主要发生在垃圾收集环节,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落实垃圾分类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北京市城管委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制定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装修垃圾等5类垃圾收运服务制式合同,要求物业服务企业须与具有资质的垃圾收运单位签订相关垃圾的收集运输服务合同,规范了前端垃圾分类收集行为。2018年,北京全市进入终端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为17.02万吨,同比增长58.2%。
各区在这方面都有所创新。比如,石景山区按每100户一次性补贴2000元的标准,补助物业公司,用于完善收运车辆及分类暂存设施;东城、西城、朝阳等区通过厨余垃圾专业收集作业向社区延伸,推动实施"桶换桶"、"桶车对接"等分类收集模式,杜绝二次污染。
再生分拣中心规划完成
提高厨余垃圾纯净度有利于避免剩余垃圾中可回收物受污染,尤其有利于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再利用。
结合垃圾分类需求,北京对纸张、饮料瓶等高值可回收物,以及"干垃圾"中玻璃、塑料、泡沫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分选等进行了积极尝试。如,丰台区将卫生间受污染以外的"干垃圾"统一进行回收,然后对"干垃圾"进行分选,充分回收利用,减少了进入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
李如刚介绍,目前市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布局规划已制定完成,下一步将构建规范的再生资源体系。
餐厨垃圾做到应收尽收
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也是垃圾分类处理的难点。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对餐厨垃圾的规范收运加大了力度,市城管委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餐饮单位台账动态更新机制,要求全市5万余家餐饮单位与有资质的收运单位签订收运服务合同,实行联单管理,目前基本做到了餐厨垃圾应收尽收。全市餐厨垃圾清运量从2016年的平均每日700余吨增长到目前的每日1300余吨。
李如刚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厨余垃圾运输车543辆,餐厨垃圾运输车723辆,北京的密闭式清洁站也进行分类转运功能的改造,目前已有121座实现厨余垃圾中转功能。
随着北京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分类好的厨余垃圾可替代混合垃圾筛下物进行堆肥,北京现有堆肥工艺已达到5550吨/日,能够满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
社区大件垃圾处理成难题
当前,大件垃圾已成为困扰社区垃圾分类的难题。北京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过程中,积极引导各区开展大件垃圾收集、消纳工作,2017年以来,全市共分出大件垃圾1.6万余吨。
东城、朝阳等区引入可移动或固定式的破碎处理线,创新"企业运行、片区共享、定点处置"模式,实现大件垃圾快速就地处理;海淀区结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了大件垃圾处置设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件垃圾的处理问题;石景山、昌平创新了大件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拆解处置"的模式。
■ 分析
为何16年原地踏步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昨日在会上表示,垃圾分类16年原地踏步,根源在于垃圾分类政策局限性,把垃圾分类简单固化为按照垃圾分类容器设置要求,配建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并向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
"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是北京垃圾分类依托的重要群众力量。2011年底,首都文明办数据显示,北京"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已达到14000余人,分布在全市1800个试点小区。
李如刚说,在垃圾分类运行过程中,把"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二次分拣作为主要方式,在初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待遇偏低,人员流失严重,大部分时间垃圾分类投放站点无人看守,垃圾分类投放效果难以保障。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