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上海频道: 这个熊猫护卫队,厉害!(美丽中国·保护区里的年轻人⑤)

上海频道
上海频道 
这个熊猫护卫队,厉害!(美丽中国·保护区里的年轻人⑤)
Apr 10th 2019, 00:00, by 张 文

  志愿者们在野外安装调试红外相机。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保护区里的大熊猫。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核心阅读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站中,白熊坪是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但也是名气最大的。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两个大熊猫野外观测站之一。这里招募志愿者时,往往数十人"竞争"一个名额。

  就在这里,年轻的志愿者们巡山、救助动物、写程序代码、修红外相机、建太阳能电站,用青春和才智为自然贡献着力量。

  驱车进入四川广元青川县境内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空气清新,郁郁葱葱。数小时后,抵达林中一处水泥平坝,坝中矗立一栋木屋,便是白熊坪保护站。这里每年冰雨天气长达8个月。

  就在这里,年轻的志愿者们巡山、救助动物、写程序代码、修红外相机、建太阳能电站,用青春和才智为自然贡献着力量。

  专业不一,志愿者们各显神通

  乍一看,这就是山上的一个小型信号基站:太阳能电池板下,矗立的铁杆上挂着一个外形普通的金属箱。不过,金属箱里"暗藏玄机":红外相机、人脸智能识别芯片、信号传输系统一应俱全。

  "这个是智能反盗猎装置,布置在一些关键点位,能自动识别盗猎行为,并实时传回影像。"保护站副站长刁鲲鹏表示,以前在盗猎高发地段需要派人设卡,或根据举报线索实地查验,这种笨办法实在耗费人力,效果也不理想。如今,防盗猎不再是保护站最头疼的任务:去年10月安装这套智能系统后,凭借清晰的图像资料,防止了好几起盗猎的发生。

  这套厉害的"黑科技",正是几位短期志愿者研发的——他们都是著名工程类院校的学生,虽然在这里只服务了短短半个月,但不仅为保护站建立了各类智能系统,还建立了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解决了站里的用电问题。

  唐家河保护区内的保护站中,白熊坪是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但也是名气最大的:该站与卧龙保护区的五一棚观测站齐名,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两个大熊猫野外观测站。这里招募志愿者时,往往数十人"竞争"一个名额。

  "并不是只有学动植物保护的才能做志愿者。"29岁的顾伟龙来自北京,在保护站做志愿者已有4年。

  没错,这是一个年轻人"各显神通"的地方:曾在远洋货轮担任二副的顾伟龙,由于喜欢摆弄电子设备和机械,便"承包"了保护站的红外相机、传感装置等器械的故障维修。他为保护站引入了海事联络设备,能随时定位巡山队友的位置,还改装了对讲机,使其联络范围从4公里扩大到了10多公里。

  如今,保护站"科技感"十足,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程序员也能在保护站炫技。"志愿者陈奂琦说。她曾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编程,得知每次从野外取回红外相机后都需要人工处理数以千计的照片,她立刻花了几个晚上编写了一套图像识别程序,实现了红外相机内存的智能读取和照片识别。

  苦中有乐,巡山也是个技术活

  早晨7点刚过,几位志愿者便都已经起床工作:有人负责打包红外相机,准备外出巡山;有人熬粥做饭,为大家准备早餐;还有人负责清点巡山的干粮,查看巡山路线。

  "保护站不是世外桃源,志愿者也不是度假的游客。"刁鲲鹏告诉记者,保护站的职能是综合性的,从护林防火、防范盗猎,再到走访周边村镇,都是志愿者的工作范围,"每人每个月的野外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其余时间轮休。"

  即使轮休,最近的县城离此也有5个多小时车程,多数志愿者都有"宅"在大山中好几个月没进过城的经历。在大山深处巡护,是大家最日常的工作。"最远的一次,垂直爬山1000多米。"陈奂琦告诉记者,自己曾一天在野外安装了8个红外相机,第二天胳膊又肿又麻。

  巡山的"技术含量"并不低。"你看前面灌木丛里颜色比较浅的这条痕迹,这就是兽径,要沿着兽径走,才能捡到动物粪便。"27岁的王海婴是生态学硕士,在白熊坪做志愿工作已有一年多,她告诉记者,森林的动物们神出鬼没,无法判断种群大小,除了红外相机,只能靠捡拾它们的粪便,提取DNA分析判断。所以,找到并沿着动物在山中的路径追踪,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捡屎官"。

  工作艰苦,生活条件也颇为简易。打开木屋里的储物柜,除了大堆的蜡烛,就是一箱箱挂面。"去年建成小型太阳能电站前,这里用电只能靠附近的一个小蓄水池的微型水电。"刁鲲鹏告诉记者,冬季蓄水池结冰,木屋中只能点蜡烛。挂面便宜又容易保存,关键时刻是救命的口粮:去年夏季,暴雨冲断了出山的道路,山外的物资送到保护站以前,志愿者们硬是吃了一个星期的挂面。

  巡研结合,用成果提升志愿者成就感

  保护站的木屋一角,一台双层冰箱是屋内为数不多的电器之一。拉开一看,里面堆放着大小各异的塑料瓶——瓶中装着的,是大熊猫、豹猫、黑熊等动物的粪便和尿液。

  "这些都是巡山时好不容易搜集到的'宝贝'。"刁鲲鹏告诉记者,这些塑料瓶会定期被送往外地的机构进行化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被用到保护站的科研项目中。"保护站现在是巡研教三合一,通过做一些科研立项,将科研融入志愿工作中,提升大家的成就感。"他说。

  红外相机是野外科研观测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安装红外相机,要根据动物的'身高'来调整高度,比如拍扭角羚,相机通常要安装在75厘米高的地方。"红外相机数据的整理由王海婴负责。这是一项琐碎而精细的任务,巡山时遇到布置在外的红外相机,她会习惯性地检查是否还有电。有一次,一只"特立独行"的乌鸦爱上了红外相机的"自拍",几天时间就在镜头前留下3000多段照片和视频,迅速耗尽了相机电量和内存容量。

  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一篇篇科研论文在小木屋中完成。"有的科研成果甚至会推动保护站的工作。"刁鲲鹏告诉记者,对于野外出现的大型动物尸体,唐家河保护区曾经都是挖坑深埋处理。后来,志愿者们开展研究发现,大型动物尸体在野外自然分解时,其生态功能大于弊端。比如,在野外死去的羚牛不仅能成为黑熊、野猪的食物,其毛发也会被绿背山雀拔走筑巢。相关论文发表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后,保护区对野外的大型动物尸体处理也逐渐转向自然分解模式。

  此外,保护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野生动植物相关专业实践的极佳场所。"现在的兽医,大多是精通养殖业和宠物的救治,而参加野生动物救治的机会很少。"曾参加受伤野外大熊猫救治的志愿者左谦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她告诉记者,每年都有受伤的野生动物来到保护站寻求帮助的事例,这种实践机会非常难得。"目前国内精通野生动物救治的兽医专家不多,希望自然保护区可以多培育这方面的人才。"她说。

  去年,保护站的负责人和志愿者受教育部邀请,前往北京向青年学生们介绍自然保护工作。"保护区财力有限,无法供养太多的专业人才,但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来弥补。"刁鲲鹏希望,通过让外界了解保护站的工作,能有更多有才能的志愿者到保护站来,加入到"熊猫护卫队"的行列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