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14日电 (记者 曹玲娟)人工智能已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改变了世界,司法也在其中。4月12日下午,作为学习读书会"人工智能专题月"首场活动,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与现场读者们分享了他从事法律事业的经历和心得,讲述人工智能如何深深影响了司法现代化。
现场,崔亚东娓娓道来,"我19岁当警察,一当警察就是侦察员,恨不得每一个案件都能参加。我当了40年警察,59岁到上海转法院院长,在最后4年当中我走过了一段法官之路,最后一年当中领衔研发人工智能与司法改革这样一个任务。直到退休那一天,都在经历着、学习着,同样也在进步着。"
2017年2月,上海高院承担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这一重大任务,这是一项立科技前沿、与时代同步,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伟大工程,经过两年的努力,研发取得了成功和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崔亚东写作新书《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的由来。
"两年来,我们在市委、政法委、最高院的指导下,与公安、检察和科大讯飞公司合作,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了纪念这一任务的完成,为了记录研发团队全体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记录他们的精神与奉献,所以写了这本书,叫《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崔亚东回忆。
通过对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的起起落落进行详细介绍与解读,崔亚东指出,国家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加深,表明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高端成果与智慧结晶,作为现代一项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司法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崔亚东直言这将"为改革蹚出一条新路子",开创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历史先河,是司法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里程碑,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文明具有重大作用。在这一项系统中,上海担当了重任,这既是一项光荣使命,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在这其中,上海高院领受了重大任务,畏难前行,开发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即"206系统"。
崔亚东在现场展示了国内首例运用"206系统"进行庭审的视频,并同读者分析运用"206系统"的优势所在及取得的成效,引来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这一系统的成功开发受到了中央政法委、上海市委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上海着力打造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司法应在其中,这是崔亚东一直强调的观点。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的成功,助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地,进一步开拓了思路,坚定了司法人的信心和决心。上海法院在总结"206系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人工智能拓展至民事、行政案件办理应用中,研发民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目前系统已上线平稳运行,效果良好。
崔亚东强调,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受益已充分显现;但作为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风险与挑战。我们应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前瞻意识、法治意识,站在未来的高度开展前瞻思考、前瞻研究、前瞻布局。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最大限度防范风险,应对挑战,保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实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