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14日电 (记者 曹玲娟)昨天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首次活动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正式拉开序幕,众多来自上海大学的师生和热情影迷们共聚一堂,共同观摩了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影片《何以为家》。
去年5月,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评选,成功摘得评审团大奖。在去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娜丁.拉巴基曾携《何以为家》男主角赞恩来到上海与影迷见面,此次是她第二次受邀来到上海。
放映结束后,当天刚刚抵沪的娜丁.拉巴基与电影导演、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舒浩仑以对谈的形式,与在场观众分享了该片创作的幕后故事。
娜丁.拉巴基一开始就透露,《何以为家》即将登陆中国银幕。作为首部在中国大陆上映的黎巴嫩电影,她很期待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为了真实生动地反映黎巴嫩社会现状,娜丁.拉巴基花费三年时间在黎巴嫩进行社会体验和街头调查,"包括贫民窟、监狱、法庭等许多场所,我们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因为我无权去凭空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只能亲自去看、思考,并把这些记录下来。"
从拍摄方式上来看,该片更像一部故事结构完整的"纪录片"。娜丁.拉巴基透露,影片在六个月的拍摄期内,完全采取了顺拍,也就是从剧本第一页开始,按照故事发展状态循序渐进。让观众叹为观止的是,出演该片的所有演员皆为普通人,他们的身份有难民、警察、法官等。"因为许多演员不识字,甚至也不太能看懂剧本,所以我要求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在镜头前演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演别人。"
电影《何以为家》以战火连天、社会结构紊乱的黎巴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生长在社会底层的男孩赞恩与命运搏斗的故事。身为一家之长子,他小小年纪就为当地杂货商送货,以养活自己和弟妹。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从未尽养育责任,他们负担不起赞恩和兄弟姐妹的抚养费用,甚至也无法给予赞恩以合法身份,导致他无法去上学,甚至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医疗救助。当赞恩得知妹妹因父母的"失责"而丢掉了性命,积怨已久的情绪彻底爆发,他将父母告上法庭,希望得到最基本的权利保障。
在被问到为何拍摄一部题材如此"沉重"的影片时,娜丁.拉巴基表示:"黎巴嫩现在有一二百万难民,其中流浪儿童的数量占了很大比例,我希望能以电影的形式为这些人做点什么,所以才拍了这部电影。"作为一个黎巴嫩人,她的每部电影都瞄准了黎巴嫩社会的真实一面,为观众呈现了很多普通人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影片中难民问题、儿童买卖、少女包办婚姻等,都是对黎巴嫩以及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真实写照。
娜丁.拉巴基透露,他们在以色利街头发现了男主角赞恩后,动员他来参加电影的拍摄,"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难民,我们最初遇见他的时候,他才12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由于长期处在营养匮乏的生活境况中,他看起来只有10岁而已。"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电影文化的推广和教育普及。为了让影视从业者和广大影迷更多地享受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业资源,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活动将与上海的影视高校、专业机构不断进行合作,邀请国际知名电影人来上海举办电影放映及交流活动。在今年6月15—24日举行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还将有多位国际著名导演来沪。
据悉,《何以为家》将于近期在国内上映,时长1小时56分56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