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一医生坚持给病人捐款14年,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将该医生的捐款行为称为"暖心义举"。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起的14年里,暖心医生每年会给三四个贫困病人捐款,将款项打到住院费中。起初,曾有患者将其捐款退回,后来,该医生再捐款时便"谎称"款项是慈善项目捐助。"暖心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出生于医生家庭,受父母影响,乐衷于帮助别人;捐款是自愿的,自己曾省下请客吃饭钱捐给患者。在与北青报记者的对话中,"暖心医生"称,希望通过传递爱心,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让医患间多一点尊重与信任。
"暖心医生"
为病人捐款14年引关注
4月7日,江苏南京一位"暖心医生"给病人捐款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在视频中,他在助手的帮助下,穿好蓝大褂,戴上口罩,准备手术。"每年跟着单位做一些大的、集体性的捐助,我说不如'点对点的',我一个人能帮一个就帮一个。"视频中,"暖心医生"说,"正常的话,肝脏病人做一次介入(手术)要两万多,好多家庭很难去应付两次、三次以上的手术,吃东西也舍不得吃。这种病人,我内心就觉得非常的同情。"
视频发出后,多位网友点赞评论。有网友评论,医者仁心很感动、很暖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医生就是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席玮。据江苏省肿瘤医院官网消息,该院有五人获得南京市慈善总会授予的"优秀慈善义工"称号,而该院义工团队的医生席玮就是其中一位。席玮作为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在医院介入科主要从事肿瘤介入诊疗,主要针对的是晚期肝癌、胰腺癌的微创治疗和非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工作期间,席玮曾默默给一些有特殊困难的病患捐款,少则一两千,多则四五千。
关照患者自尊心
"谎称"捐款来自慈善项目
在席玮所在的科室,癌症晚期病人比较多。席玮回忆,2005年,他作为(治疗的)组长,有了自己负责的病患,需要亲自制定病人的治疗方案与治疗计划。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席玮对每一个病人的家庭背景都较为了解。
一次,一位来自农村的男子引起席玮关注,该男子没有亲人、没钱看病。后来, 席玮往男子的住院费汇了1000元钱。那时起,每碰到看不起病的患者,席玮会通过捐款帮助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开始,有几个收到席玮款项的患者发现多出来的住院费,知道了是席玮个人捐款,便主动将款项退还。后来,席玮再给病人捐款时,便"谎称"是慈善项目捐款。"患者也有自尊心,有别的想法,换一种(捐款的)说法更好。"
令席玮印象最深刻的病患是他捐款最多的患者,一位原发性肝癌患者。据席玮介绍,这位患者是六旬的孤寡老人,孩子去世,生活困难。老人上手术台是自己签的字,一万元左右的治疗费,是老人向村里人借来的钱。由于老人的住院费不够,而且治疗完就要回家过年了。席玮便私下给老人汇了5000元,让他有结余能回家过年。"他自己有求生的欲望,来医院看病又没钱,回家过年还有人找他还钱。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他的事让我感觉很难过。刚好那年春节,我也没有回家过年,就把办年货的、回家的钱都给他了,想让他过一个比较安逸的年。"席玮说。
席玮帮助过的这些患者,很多人都不知道接受的是席玮的帮助。由于基本上都是癌症晚期患者,他们的生存期都没有超过半年的。
父母言传身教
省下请客钱捐助患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74年的席玮,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工作22年了。在紧张的医务工作之余,席玮会通过摄影与自驾游来放松自己。
席玮出生于医生家庭,父母都是医生,妻子是一名护士。从小在医院里长大的席玮,很小便对医生这份职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记事起,席玮的父母便经常教导他与姐姐要乐于帮助别人。上小学时,席玮便经常看到从医的父母向家庭困难的人施以援手,平日里,还将米、油与粮票攒下来,送给真正需要的人。
童年时期的寒暑假,席玮每年都在农村的姑父家度过,还会帮他干活。由于姑父、姑妈的去世,少时的席玮便深知农村人看病的困难。在徐州医科大学上大学时,席玮在学生会组织了不少志愿者活动,会去徐州当地的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送豆奶粉。回忆起学生时代,席玮充满了笑容,"学生时代很单纯,对钱不是很看重。"
父母影响与成长环境对席玮耳濡目染,接过父母衣钵、成为医生的他深知,帮助患者是医护人员的一种责任。刚工作时,席玮和普通的年轻人一样,经常与朋友出去吃饭。随着年龄的增长,席玮便思索着,把吃饭的钱省下来,帮助别人更好。
在生活中,席玮教导一年级的女儿要多帮助别人。目前,席玮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小义工,有时候会和父亲一起到医院看望患者。
对话
"点对点的帮助好 从身边做起更好"
"暖心医生"席玮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捐助患者是自愿的,受到家人支持。希望通过捐助来传递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同情心,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让医患之间多一点尊重、理解与信任。
北青报:一般会对哪种患者捐款呢?
席玮:我不是刻意去做(捐款)。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孤寡老人,他们要么没有儿女,要么没有兄弟姐妹管。像这种患者,我会捐一些款。如果有患者家里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能够借到钱看病的,这种我一般不会捐款。当然,我捐款也会根据我自己的经济情况。
北青报:捐款的行为家人支持吗?
席玮:家人挺支持的。我们家都是医护工作者,而且受父母影响很深,觉得帮助患者是一种责任吧。我妻子是护士,姐姐虽然目前没在医院工作,但也在资助别的小孩上学。我女儿今年上一年级,也说自己长大想当护士、当医生。
北青报:给患者捐款对家里会有经济上的压力吗?
席玮:压力还好,家里面虽然也要还房贷,但是平时会把闲钱攒下来,不乱花。其实我捐的患者不多,可能一个季度会捐一个吧,我也不是刻意去做。平时如果碰到(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会去捐,碰不到的话就不捐。也看个人情况,如果自己当时经济有困难也不会去捐。
北青报:除了捐款以外,平时还有做公益活动吗?
席玮:我们医院加入了南京市慈善总会,这个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我之前所做的(捐款),可能也有好多人在做,通过义工的社团,我们大家能组织在一起,想办法做一些有利于病患的事。我觉得点对点的帮助最好,从身边做起更好。
北青报:最近关于你的视频在网上挺火的,想过自己的事会火吗?
席玮:没想过,我看到微博上(关于我)的新闻了,觉得还是低调些好。这种捐助的行为,我们不能说大比例去宣扬,毕竟这是一个自愿的事。希望通过它来传递我们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同情心,去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医患之间多一点尊重、理解与信任。(李涛 张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