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6日电 (唐小丽)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主办的"2019国际医学人工智能论坛暨ITU与WHO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焦点组(AI4H)会议"于4月1日-5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
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展望医学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探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与监管政策,并设置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主题论坛。
5G人工智能助力精准医疗,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就在前几日,上海5G布局有了重磅消息: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虹口建成并开始试用。在上海虹口区举行的"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开通仪式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拨通了首个5G手机通话,相信不久的将来5G技术可以广泛使用、广泛应用。
在此次的国际医学人工智能论坛上,关于5G,也是避免不了的热门话题。相比4G,5G远超10倍的用户体验速率、仅1毫秒的传输时延、10倍连接数密度等性能让业界专家对其赋能医疗充满期待。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在演讲中说,中国的医疗大数据占世界总量的30%,而且每年的增速达到44%,如果把这些连成网那将是海量的,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得到的医疗数据,随时随地访问患者的医疗数据。5G的优势就是大容量,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所以5G对未来的医疗,特别是智慧医疗会产生质的变化。
张平用具体的医疗案例进行了佐证。他提到大夫下乡,70%的时间是用于筛查病人,而不是治疗病人,这是很大的浪费。比如白内障这个案例上,中国患白内障的人数在3500万,每年因白内障而失明的患者是50万左右,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地区,较平原地区高出6%。"主要是耽误了,在诊断早期发现的话就比较有意义。如果大夫能够把患者病例拿过来看了以后就可以判别出来,就可以减少大夫的时间。得益于5G和人工智能的辅助,大夫下乡查病人的时间可能会减少一些,也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张平还提到,"4G网络无法开展手术直播,传输速度有时延、视野清晰度不够,而5G环境下,很小的出血点也能纤毫毕现,手术操作便利性和安全度可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推动互联互通,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智能化医疗器件普及应用,正在重塑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
在"工业互联网开启智慧医疗的新时代"主题论坛上,演讲嘉宾、明峰智能医疗执行总经理叶宏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PET-CT扫描中一般会对病人进行头部和躯干的扫描,有时会加上CT的胸片,一般来说有三个定位框,定位框的选取对技师有很高的要求,扫描范围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小,会造成部分器官和组织无法扫描进去,对后面的诊断会造成困扰;过大,会对病人辐射剂量有增加。
CT头部扫描对技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技师将CT的扫描角度进行倾斜,使得扫描屏幕和患者相平行,如果做不好会跟其他人截断面形象不一样。所以利用AI算法进行头部平角的自动倾斜和自动选取,正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得原来时间比较长的扫描流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大量节省了扫描时间,使扫描更加准确和标准。
叶宏伟表示,打造智能影像设备的目的就是希望以更少的辐射剂量,在更短的扫描时间内,以更智能的扫描方式得到更好的图像,从而最终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在演讲中,提到了医院的4台"小蜗牛物流机器人",很受医生护士和小朋友的欢迎。"让物流机器人大面积替代人工,护工怎么办?没饭吃。是不是会有这种情况?会有的,但是不用担心,因为形势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逆形势而动。"
杨晓东坦言,当人类遇上机器人后怎么办?不要觉得恐惧,也不要觉得很难推动,既然形势如此,我们就跟上形势,机器人帮我们解决了两大痛点,而不是在和我们抢饭碗。"不论它怎么先进,永远是我们的辅助工具,需要合理、良好地利用好人工智能,为生产效率、为医院发展服务。"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人工智能和医疗深度融合
世界卫生组织(WHO)副总干事Soumya Swaminathan在大会视频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有潜力去提升医疗诊断、治疗决策,并走入社区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检查服务,受限于技术、政策、资源的限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许多应用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铺开。2019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都已应用于很多患者身上了,有助于提升就医体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和集中代表,是引领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医疗领域重点迫切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培育创新,促进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未来,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速宽带网络普遍覆盖城乡各级医疗机构,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化应用提供保障和支持;二是围绕诊断治疗、医学研究、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场景,大力发展智能问诊系统、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手术和康复机器人、虚拟助理、视听辅助、药物研发引擎等技术和产品;三是积极协同有关方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试点应用,支持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医疗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并推动共享;四是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保障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医疗设备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安全;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多双边国际合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结合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相关企业、机构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表示,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深度融合,将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上市步伐,并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水平,需要国际社会的携手并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积极参与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论坛,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监管规则的协调与一致,还将不断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和能力,着力提升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