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烊化 不是简单溶化 Apr 10th 2019, 00:00, by 刘绍贵 中药的煎煮是否得法,直接关系着用药质量与安全有效,古往今来,一直受到诸多医家和用药者的重视。围绕煎药器具选择、煎药用水与加水量和浸泡、煎煮热源与火候掌握、药液量、煎煮次数等,我国曾开展过深入研究,确定了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溶化、冲服等特殊煎煮和入药方法。至目前为止,行业内基本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且已写入教科书和相关规范。不过,近十几年来,中药特殊煎煮法中除掉了溶化法,只列了烊化法,甚至有的新版字典和辞典中也将"烊化"与"溶化"混为一谈,以致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实际上,烊化与溶化释义不同,适用药物的类别和操作方法也不同。 溶化,即将物质用水或其他液体化开,不需另外加热;烊化,与熔化同义,即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烊化、溶化,是中药汤剂煎煮中两种不同的特殊方法。 溶化法,主要适用于鸡血藤膏、枇杷叶膏、桑葚膏等经水煮提取浓缩而成的膏滋类药物,以及饴糖、蜂蜜之类的药物,只需在药物中加入适量开水即可冲溶或搅溶,不需置火上加热,也不需隔水加热。另外,个别无机盐类药物,如芒硝、玄明粉、食盐、硼砂之类,只需将定量药物放入盆中或杯中,再加入较多温热之水,用手或玻璃棒稍加搅拌,即可均匀溶化,多用于痔疮、阴部疾患坐盆,或皮肤、口腔等疾患洗漱。 烊化法,主要适用于中药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等。需先将定量胶块打碎成粗粒或碎小块,置于容器中,直接置火上加热或隔水加热,并在加热的同时予以搅拌助溶,再分次兑入药液中服用。这样做为的是避免胶块粘附于其他药物上影响有效成分溶出,或造成胶类药的浪费,同时避免胶块粘锅、熬焦。 可见,二者主要区别是,一种要另外加热,一种无需加热,且适用药物类别不同,操作方法也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溶化法更不可随意被弃用或废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