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海市召开"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此时,距春节长假后召开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仅仅过了两个月。
两次会议,都是高规格。市委书记李强发表讲话,市长应勇主持会议,分管市领导布置工作,相关部门和区交流发言,各委办局、各区和企业、群众代表参加。两次开会,推进"一网通办"都是焦点话题。3日的会议上,李强在讲话中直抒胸意:要将"一网通办"推向纵深,"一抓到底,久久为功"。这样的表达,让"大江东"工作室好奇,短短一年多,"一网通办"推进速度很快,做得不错啊,为何还要推向纵深?做到什么程度,才是达到目标、才算成功?
"大江东"工作室记得,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一网通办"不久,李强在一次会议上曾经发问:今后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能不能做到像网购一样便利?后来,他在多次会议上都讲过这个观点,不过用的是肯定的语气:"一网通办",就是要让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3日,他在讲话中又说了一句很接地气的话:老百姓是来办事的,不是来检查你工作的。"一网通办"推进的目标,是要让群众和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
4月3日,上海市召开"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陈正宝摄
"一梁四柱"立起来,1000万人入了网……"一网通办"再现"上海速度"
的确,"一网通办"的推进,堪称"上海速度"。
去年3月,"一网通办"的概念才提出来,仅用一年时间,"一网通办"的"一梁四柱"就立起来了。这"一梁",便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总门户。去年10月17日,总门户举行"开门"仪式,书记、市长一同出席,这在上海日常政务活动中还不多见,足见上海市领导对"一网通办"的重视程度。
在3日的会上,李强和应勇都讲到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取名的一段插曲。原来,起初拟的名称叫"上海市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经过讨论,果断地将两个词拿掉了。先拿掉的是"政务"一词,因为还有很多涉及民生的数据,仅仅归集政务数据,是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接着,又拿掉了"管理"一词。道理很简单,成立这个中心,不是要它来"管"数据的,而是要通过它把数据归集好、利用好,去服务群众的。一个政务部门叫什么名称,考量、修改之间,体现的是"一网通办"总门户这个"大梁"的存在价值——服务。
而"四柱",则包括统一总客服,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物流快递,统一支付。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平台的架构。换言之,"一网通办"正朝着服务型互联网共享平台的方向推进。
尽管运转不到半年,但"一网通办"的平台用户数相当可观,成效明显。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有771万人在平台上注册,有了自己的个人档案;189万企业法人注册,建立了企业档案。"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的目标,正在快速实现。而大数据中心开发的APP"随申办",用户数达到1000万人。换言之,已经有1000万人开始用这个APP处理个人事务了。
这个数据不容小觑。不到半年时间,平台注册数和APP用户数均达千万左右,这是一般商业互联网平台都难以企及的。就算是淘宝,当年也没达到这个数。
更可观的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平台收取的快递数累计已超过百万件,累计支付笔数超过203万。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有很多用户在平台上多次申办证照,并且通过快递收到这些证照。这和网购的便利性,已经非常接近了。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归集43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谢卫群摄
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做到"让数据多跑腿,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
上海市领导强调,推进"一网通办",不是简单的技术叠代问题,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政府服务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要改变固有的政府服务方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腿,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
其实,上海搭建"一网通办"总门户的过程,就是一场自我革命的过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各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进行重构优化,实现革命性的流程再造。
过去,有关群众和企业的数据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的手中。实行"一网通办"了,必须将存在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全部归集到大数据中心,这也是部门出让既得利益的过程。
是否将数据拿出来共享?不少部门出于种种考虑,也有过一些犹豫。但是,很快大家发现了一个共性:自己既是数据的出让者,同时也是数据的分享者。在互联网时代,提供与分享是并行的权利,没有数据的提供,何来数据的共享?因此,上海市领导曾几次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市区部门数据能共享的都要共享。
难能可贵的是,上海的数据归集进程超乎预期。截至3月22日,"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超过1347项,接入部门达到43家,网上审批事项已全部上网。因为数据日益丰富,提供的服务也日益增长,日均服务数量达到7.3万件以上。
这就是效率!如果是传统的政府流程,每天受理7.3万件事项,得花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而通过流程再造,政府的效能正在不断提高。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先后于2018 年3 月31 日、2019 年1 月3 日,在"一网通办"总门户推出开办企业、注销企业两大在线服务系统,实现了对企业从准入到退出的全程式服务,重构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协同办事流程,着力解决企业反映集中的"开业烦""注销难"等突出问题。上线至今,核发营业执照30.3 万户,占同期新设企业总数的90%;已有1559 户企业提交注销申请,完成注销160 户。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流程,市场监管这一块何以能有如此高的效率?局长陈学军介绍,2019年,市场监管局将以"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为目标,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将营业执照审批时间由3 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到1 个工作日。
2018年是"一网通办"的创建年,2019年则是攻坚年。攻坚克难抓推进,市场监管局只是沪上各部门、各区的一个缩影。
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应用和受理情况一目了然。图为4月4日中午时的数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
"老百姓是来办事的,不是来检查工作的。"能不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决定"一网通办"的好坏成败
"我也是'随申办'APP的用户,常常打开来看看自己的页面。"推进会议上,李强告诉在座的几百名与会人员。大家这才知道,市委书记也注册了"随申办",有了个人归集的档案。市长应勇在会议结束时诙谐地说:"我在这里给'随申办'打个广告,希望在座的领导干部下载'随申办',多体验感受,多发现问题,多改进工作。"
书记、市长这番话,在会场上引起了一阵笑声、一番议论。一位企业集团的负责人说:"随申办"APP确实好用,好多年前我的一张献血证,家里已经找不到了,没想到下载"随申办"后,竟然在上面找到了。
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是"一网通办"好坏成败的试金石。李强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把"一网通办"品牌打得更响。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有些事情应该做到"一次都不跑"。要加快完善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既高效提质,又依法合规。要立足全覆盖、实现标准化、推进线上线下全融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确保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
他进一步指出,要规范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的要素内容,做到材料能少则少、表格能简则简,加快实现线上线下标准一致、功能互补、无缝衔接,线下服务要更贴心、更周到、更有温度。要加大数据归集整合,大力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一网通办"服务精准推送,为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服务。
"空气好不好,水质好不好,不能光看几个指标,要看鸟的翅膀、鱼的尾巴,看它们往哪儿飞、往哪儿游。"3日的推进会上,李强谈到了他去年在崇明岛了解生态环境时说的一段话,接着说道:"老百姓找政府是来办事的,不是来检查工作的。只有群众和企业说'一网通办'好用了,'一网通办'才算是做好了,做成功了!"
李强提出,要强化评估考核,抓紧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辟多种渠道和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监督、整改、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李强还说,"我有一个梦想:上海的每家企业和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专属网页,能获得政府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政务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在上海创业和生活的便利。"
按照这个思路,以后,政府部门或将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网上评价,群众和企业则可享受到政府部门主动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些,都与"像网购一样便利"越来越接近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大江东工作室 刘士安 谢卫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