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上海频道: 别轻易在“陪伴”和“啃老”之间画等号

上海频道
上海频道 
别轻易在"陪伴"和"啃老"之间画等号
Apr 12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据说,一些"陪伴式啃老"的人,常把自己的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因此感到心安理得。"陪伴式啃老"成为了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绝非偶然,而一个"啃"字,已然清晰表明了很多人的态度。不过,很多问题一旦标签化,也就可能走向简单粗暴,而走进丰富的现实,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这里不妨讲两件事。有一位算是成功人士的朋友,父母住在老家的城市,而自己在另外一座城市,由于工作忙,平时很少回去,于是只好通过给钱来"自欺欺人",但父母都有不算低的养老金,并不需要他的钱。朋友父母楼下住着一对老夫妻,有两个孩子,已经成了家,收入都不怎么样,老夫妻每天都把饭菜做好,等两个小家庭过来。每天看到楼下一大家其乐融融,朋友父母十分失落,有一次感慨:看起来你们比人家孩子有出息,可我们真有人家幸福吗?

  另一件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有一天,我在一个街角遇到一个跌倒的老人,连忙把老人扶起来。看到老人跌得不轻,就跟老人说给家里打个电话,好把他接回去。老人半天没有吭声,最后告诉我,家里只有老伴,精神不是很好,而自己的孩子在美国,一年回家不到一次,实在不知道给谁打电话,打电话除了给他们添堵,其他没用。老人讲着讲着动情了:说起来孩子很优秀,可是还不如孩子很一般,哪怕就是啃老,也比现在强。

  这就是丰富的生活。当我们把啃老悲情化时,其实老人们未必就这样想。诚然,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都会望子成龙,但有一天孩子们展翅高飞离开时,他们会有深深的失落。当他们老了,需人照顾时,孩子却远在天边,那种感觉更是难以形容。相对于远离,"啃老"反易接受,对于那些陪伴在父母身边的,陪伴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当然,啃老是不对的,在主流价值里无论如何不能得到承认,但也要看到,所谓"依靠老人",并不一定等于啃老。中国父母对于子女大多是倾其所有式关爱,哪怕子女已经长大了,在父母眼里依然是孩子,他们仍然想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这种帮助超过了老人的能力,违背了老人的意愿,就是啃老;反之,老人提供的帮助,在能力范围内,也是自己愿意的,还从中找到了价值和快乐,则很难称为"啃老",不能随意贴上不道德的标签。

  若以"陪伴式啃老"的标准来看,我们今天似乎处于一个啃老无处不在的时代。在道德上,当子女成年后,应该独自挑起生活重担,反哺父母养育之恩,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能够不要父母帮助而独自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当我们谴责别人时,不妨想想,自己又为父母做了多少?

  别轻易在陪伴和啃老之间画等号。社会是复杂的,老人的需求也是十分微妙的,在谈论养老话题时,更应该走近老人的身边,去问问他们真正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对着屏幕挥舞大棒。有人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只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能够做到?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